笔翠小说 > 玄幻小说 > 从白蛇传开始 > 第485章、大水
    “大人,他们就这样呆着要不拉上来吧”林冲是个大好人。或者说华夏人种更加感性,看不得人家受苦。只小小饿了一下,他便于心不忍了。虽然华夏人也会愤怒外族对本族的欺凌,但是华夏人的心总归是软的,哪怕是世仇。像小说中写的,一个国人殴打日人,众围观群众疯狂叫好。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即便是日人先对的手,但是在看到一个人被打成猪头,也还是会于心不忍。这是一份极为高尚的情怀,可惜用错了地方。“不行”宁采臣反对,“不从他们身上弄些银子下来,接下来的生活费怎么办这生活费总是要他们出的。”出使的使节是有办公经费的,但是这些钱,只够往返的花用。大吃大喝,是绝对不够的。不要忘了,华夏人可是计算高手。造个长城都能只余半块砖,这出使花用计算更是小菜一碟。可是宁采臣他们这一行,从出发到现在,可是没有少吃少喝啊宁采臣指出这点,林冲虽然觉得不好,但是却也不好再说什么。也是辽人做得太过份了,这出使的使节,哪有不管吃喝的。你们来我大宋,哪次不是好吃好住供奉着。杭州,蜘蛛精盯着阴司入口:“白姑娘与青姑娘已去了好几日了,也不知追上没有。”阴司虽为一界,但是比起阳间,这里却暗了许多。不知追了多久,也不知追到何方。总算让她们赶上了。但是小鬼好骗,妖精难惹。“蜈蚣精,快放了我未婚夫”偏偏这种时候,蜈蚣精又来插了一手。吸食了许仙的血液,他已然化为人形。只是初化形。不太成功,人不人,蜈蚣不蜈蚣的。人头,蜈蚣触须,手臂上片片鳞甲。不过也正是这片片鳞甲保护。白素贞的雄黄宝剑才迟迟无法建功。鬼差虽然离开了,但是许仙并没有清醒过来。浑浑不知天时。“放他嘿嘿”蜈蚣精大笑起来。这时,“孽障竟然敢在地府放肆”神恩如海,神威如狱。一个荚俊的僧人脚踩莲花而来。“法海禅师”来人竟然是法海,这是白素贞她们没有想到的。应该说是没有想到法海竟然会出现在地府。上一次,十殿阎君联合求见了地藏王菩萨,诉说了法海的事。地藏王菩萨当时并没有处罚法海。毕竟法海所述,也是道之一种。他只是指出了法海应北行。这也是法海为何会在这儿出现的原因。听到白素贞识得法海,蜈蚣精先是一惊,寻思:莫非他们相识也说不准。方才她们使一面小牌,支使走了鬼差。万一这再相熟蜈蚣精知道自己道行是比不上白素贞的,毕竟白素贞从春秋时便开始修道。妖与人不同,修炼的时日越久越是强大,这是公认的。蜈蚣精知道自己不过是偷吃了一点儿不知名的血,这才鳞甲坚固。他会从白素贞手中抢许仙,也是为了更多的血液来源罢了。真的打起来。他没有必胜的把握,更何况这又来一个很厉害的和尚。打上先告先赢的心思,他立即说:“法师。是她们,她们想让死人复生,干扰阴阳轮回。”“阿弥陀佛。生,就是死;死,就是生。施主何须执着。”“禅师,我的恩情未报。他又怎么会死这一定是哪儿水错了。”“生就是生,死就是死。天道轮回,又怎么会错”小青不满道:“你这和尚一会说生就是死,一会儿又说生就是生,什么都是你说的。”“当然是贫僧说的。啊又来了”法海突然抱头。再放下手,他已然成了杀身罗汉。“杀生即救生,无量地藏。”法海时而清醒,时而杀戮。不过当他完全醒来,法力道行都会大进,这就看机缘了。正所谓“一念为佛,一念为魔”。入了魔,便六青不认,执念于杀生。白素贞与法海的一战,几乎无可避免。大劫来临,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哪怕记忆不存,天机衍化之下,也必将对上。一个杀身罗汉,一个水中高手,又几乎是最佳状态,这一打起来,可是佛光普照,水漫金山。他们一边打,一边向北方而去。虽然没有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法术,但是却有马踏飞燕的速度。从地府打到人间,又从人间打到地府。每到一处,都免不了水浪滔天。“姐姐,到汴京了,我这就去找宁公子帮忙。”战斗一起,白素贞与法海实力相当,小青却帮不上什么忙。北方有宁采臣,宁采臣在汴京,小青是知道的。桃花庵中道道修真者的气息,更是指路明灯一般。小青驾着水雾,便直奔桃花庵。“什么人胆敢夜闯桃花庵”宁采臣的离去,并不等于桃花庵便可以随意进出了。恰恰相反,那群女儿国娘子军可以做主的时间,这桃花庵反而防范更严。因为这是她们难得的立功表现时间。“不要动手,来的是青儿姑娘。”粉衣拦住了她们,“小青姑娘,你怎么会从天上下来”一直以来,他们都是走的阴司路,还是第一次有人从天上这么飞下来。“粉衣姐姐救命”小青把事情的经过一说,立即问道,“宁公子呢快来劝劝这个疯和尚吧这和尚发疯了”宁采臣劝说过法海,也就成了小青的救命人选。在她看来,成功劝说一次,便有第二次。就像她打不过姐姐。多少次了,还是打不过。“什么许公子有危险”女儿国的众人是知道许仙是宁采臣的亲戚。听到许仙被捉,她们不仅没有为难,反而是一喜。“姑娘,我们这就去救人。”不等答应。立即飞身上天。小青愣了一下说:“她们这是”粉衣:“她们没有恶意的。”有了她们的加入,蜈蚣精也好,法海也好,是倍感压力,不是他们手中还有许仙的灵魂。他们说不定就这么怕了。许仙的灵魂掌握他们手中,使得她们投鼠忌器。再多的人,还是使不上全力。看得小青直着急:“宁公子哪快找他来,这和尚只有宁公子劝说得了。”粉衣:“恐怕不行。”小青:“为什么”于是粉衣把宁采臣得罪了太子,不得不出使辽国的事一说。当场便惹得小青气道:“这是什么狗屁太子,怎能陷害自己的大臣。我绝对不会放过他。”小青说去就去,风风火火。就是粉衣也拦之不急。“众卿家,这几日阴雨连连,就是护城河的水都满了。”不断下雨,赵佶已经好几日没有微服游玩了。看着外面还是哗哗下个不停的雨水,多日来的运动量无处施放。就是修道问真。他也打不起兴趣来。“陛下,不好了,不好了”宦者匆匆急报。“大呼小叫的成什么样子”本来雨水连连,赵佶的心情便不好。又有宦者大呼小叫“不好了”,更是惹得他心情烦躁。宦者的工作本就是服饰人,一见赵佶心情不好。立即不敢大呼小叫,收步应是。看他这么听话,赵佶的心情好了不少。点点头问道:“是什么事啊大呼小叫的。”平淡详和,听上去倒真是修炼有成的真修。想不到这骂了人,心情反倒是安静舒畅下来了。宦者紧上两步,低头回道:“回陛下。四城水渠全都满了,并有一水浪向京师卷来。”话是说清楚,但是赵佶却无法想象他说的是什么。什么水浪卷向京师他回头看向林灵素。连绵雨水,赵佶一直在林灵素这打坐修炼。林灵素:“陛下一观。也就知道了。”赵佶点了点头:“起驾。”一直呆在宫中,他早呆烦了。立即起了龙辇,向护城墙而去。登高望远,只见远处河中,一浪竟然高过护城墙,从远方而来。这绝对是不正常的。虽说作为商业发达的朝代,常听人说,这海上无风也起三尺浪。作为皇帝,他是看不到的,也常为此感慨一浪都不得看,但是今天看到了浪,很高的浪,他却再也没有了往日听说海浪的心情。“国师,这是怎么回事”他回身问向身边的林灵素。这样可以盖过护城墙的水浪,使得每一个人都是面现惊荣。林灵素立即说:“陛下,贫道这就焚香一问。”香烛案台,宫中是常配,不一会儿便有宦者抬了上来,并且还有专人打伞,以免雨水打湿弄灭了香烛。浪高过城墙,虽说是夜晚,但还是惊动了许多人。太子,一二品的大臣,很快便聚到了城墙上,他们也是有权力站在赵佶身边的。那水浪越离越近,已经可以听到雷鸣一般的水声,那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直压得所有人都喘不过气来。不免惊于人力渺小,自然伟大。“国师,还没有答案吗”不是知道就是离开了这儿,也逃不过洪水滔天,赵佶是一刻都不愿意呆下去的。然而现在这样已经是他的极限了。还请新老朋友多收藏一下,会尽力在收藏掉到一万结束的。有两个月的全力订阅支持,已经很感谢只希望收藏不要从近两万掉到一万不到,也太郁闷了。拜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