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翠小说 > 都市小说 > 误入官场 > 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真有那么一天的话
    其实在说起唐丽的事情时,其他的同学,

    担心朱代东会尴尬,一直都避而不谈。只有熊世芳,因为跟唐丽的实在太好了,忍不住多说了几句。特别是她半年多前才刚刚与唐丽见了一面,让她觉得,唐丽与朱代东的分手,实在是一个错误。一个无法弥补的错误!

    “朱代东,听说木川市的教育准备xx,教师工资要大幅度上涨,是不是有这么回事?”罗莎突然问道,刚才的气氛慢慢开始淡了下去,对于唐丽的事,一般人还真不敢当着朱代东的面说。也就是她与熊世芳敢在这样的场合说起,在她们对话的时候,其他同学谁都没有xx话。[]

    在座的除了朱代东与罗莎、谢尉争之外,现在都还是一线的教师,他们对这个问题非常关注。对他们来说,工资就是他们的全部。虽然有一部分教师,已经开始在外面开设补习班赚外快,可是他们基本上都是语文、,这些课程很难开设补习班的。而工资,就了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

    朱代东是师大毕业,又曾经当过中学教师,对于教师们的现状,应该是非常清楚的。而且朱代东无论是在雨县还是芙蓉县的时候,都对教师的待遇非常重视。除了不像其他地方那样,对国下拨的教育专项基金,雁过拔之外,还经常拿出巨额资金,对教师予以补贴。

    现在罗莎的问题一出,所有人都满情希冀的目光望向朱代东,原来朱代东在楚都的时候,就曾经提出过,要楚都市的教师工资进行补贴。但是当时,朱代东毕竟只是常务副,他的上面还有和书记,虽然他列了外划但最终因为财政支出过多,没有把教师工资补助列入到财政支出中去。

    但现在朱代东的身份又不一样了,他是木川的xx,为正式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木川市的财政收入,今年已经有了明显增加,不说别的,光是木川机车车辆厂的锢每年就能让木川市的财政收入增加三十个化以上。

    七、八十年代的时候

    教师的工资比公务要高,但到了九十年代之后,xx的收入,慢慢就超越了教师。特别是xx的各种福利,经常让教师眼热。现在xx的工资加资金,已经全面超越了教师。对于这样的情况朱代东觉得并不妥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重视教育也好,发展教育也罢,真正的核心还是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如果要让教师一心一意扑在教学了作上,就必然要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你从哪听到的消息?我虽然有这个意向可是这件事好像还没有对外公布吧?”朱弁东淡淡的说都说机关没秘密,这件事最开始的源头肯定是在市政办公室里。这伴事,他只是让市政办公室搞了个材粹,没想到这件事就传到罗莎的耳朵里了。

    “你不看看我是哪行的?怎么说,敞开心扉说句痛快话

    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让老同学们受益?”罗莎紧追不放的问。

    “什么时候受益现在还不能肯定,但只要我还在木川,教师工资补贴就一定会做到!”朱代东坚定的说,他的工作经历非常很丰富提拔的速度也很快。可是他也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弱点,不管在哪个职务上

    的时间都不。甚至在某一个地方,的时间也不。恐怕朱代东现在的时间最的,还是在雨县。可在雨县,他短短几年时间就换了七八个职务。

    现在朱代东只是木川的xx,到了他这样的级别,按照正常组织程序,至少要满一届之后,才会调整职务。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满一届,也未必能调整得了。全省的正厅级部,可以掰着手指头数过来,那么快就有合适朱代东职务的地方了?他认为,自己在木川,至少要六至八年。有了这么的时间,自己就能在木川真正点事了。比如教育问题,医疗xx的问题,全市民生福利的问题。

    这些事情,朱代东原来都在雨县或芙蓉县的时候,有过一些尝试,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是一个县毕竟太,对外的影响力也有限。如果能在木川,甚至在整个古南省都推广这样的政策,那xx的目的才能达到。我们现在搞经济xx什么?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平和生活质量。而教育问题、医疗问题、民生问题,都是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真希望那一天能早点到来。”熊世芳高兴的说,她知道雨县的教师工资是很高的,教师工资一直是由国财政拨款,可是木川市的教师工资,据说也没有发全。只不过历来就是如此,以至于所有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工资,已经有一部分对财政进行了补贴。

    熊世芳的雨县之行,让她受益良多。比如说教师工资问题,这个问题她就曾经与唐丽讨论过,现在唐丽的基本工资,是她的两倍还多。因为雨县不但没有克扣国下拨的教师专项工资,而且还在上面拨款的基础上,一比一进行补贴。也就是说,原本一名教师只有一千二百元一个月,其他地方的教师,或许只能领到八百一个月。因为他们早就习惯了雁过拔,对于每个月只领到八百元,已经习以为常。

    可是雨县的教师,不但能领到足额的一千二百元,而且县财政还额外补助一千二百元。就算是到了寒暑假,这样的补贴,也从来没有缺少过。

    “教师工资补贴可以暂时不搞,教师工资能否在近期做到全额发放?”罗莎又问,她在省报当,可以看到很多的内幕。对于报纸上披出来的一些社会问题,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更多的消息,全部被审查部给审。

    “这个没有问题的,不管教师工资补贴什么时候开始搞,今年以来的教师工资,全部要全额发放,前面几个月的,也全部要补齐。”朱代东点点头,说,对于市教育局的现任局,朱代东不是很满意。这件事自己在去教育局调研的时候,就已经跟他说起过,让他配合财政局,尽快把这件事落实。可是一直到现在,教育局那边除了当时的承诺之外,一直到现在,也没有音讯。

    朱代东曾经让伍科去跟进了这件事,可是伍科跟教育局联系,对方说总是各种理由推诿。不是把责任推到财政局身上,就是把责任推到各个地方政身上。这的情况非常复杂,而教育局又不是一个权力部,如果要让教育局把这件事落实到人,对教育局确实是一次严峻考验。

    “楚都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会有这样的政策?”吴古文叹了口气,看到木川来的那几位同学欢呼雀跃,他心里却很想不是滋味。

    原本吴古文寄希望于朱代东在楚都担任常务副时,也让楚都落实这样的政策。可是朱代东这一走,新来的和常务副,都是原来木川市的部。这两个人,从来都没有听到过他们有重视教育的消息,吴古文也对他们从来没有过信心。

    “朱代东在楚都的时候,你当时也不向他提提这方面的意见?”罗莎笑道,这样的政策,能让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欣喜若狂,可是对于财政来说,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地方财政,能不盯着国财政下拨就已经很不错了,要让他们再拿出额外的钱来进行补贴,如果不是一个强势的领垩导,确实很难做到。

    毕竟地方的财政是有限的,这一块用的钱多了,无形之中,其他一些地方的开支,就只能减少。而财政支出最大的一部分是三公消费,不管哪一级地方政,都会留足三公消费开支之后,再力所能及的做一些事情。

    “在楚都的时候,我确实也有这个想法,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朱代东微微一叹,他在楚都的时候,满打满算,也就一年零二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他的主要神就是发展楚都的经济建设,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提高财政收入。去的楚都的财政收入翻了一番还不止,今年预计,少说也要超过三十五个亿,这样的增速度,也许再过几年,教师工资补贴的项目,才会被提上日程。

    “希望你早点当省,到时全省的教师就都能受益了。”罗莎笑嘻嘻的说道,朱代东的能力很强,这一点毋庸置疑。而他身居高位,还能想着为普通老百姓做点实事,这一点殊为难得。

    “我还想到中垩央去为全国人民服务,可咱是有多大的肚子就吃多少饭,能把木川这一亩三分地上的事情管好了,就已经很不错了。”朱代东谦逊的说。

    “大看到了没有?如果有朝一日,真有那么一天的话,咱们就到中南海去聚会,到时让朱代东给我们服务。”罗莎笑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