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翠小说 > 都市小说 > 两腿之间 > 第四十章 散心
    实习地离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的魏源的故居不远,在一个秋末的中午,我和排骨一起去了魏源故居。

    故居已经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葺一新里还浓郁地透出几分古色古香。故居倚山而建,山色昏黄,在秋日的中午,更显得幽深。思想都诞生于静默之中。这里很静,我听见自己的心跳,我完全感觉得到自己的虔诚,那是对一个睁眼看世界的贤哲的顶礼膜拜。

    故居前不远有一条河,河水少见的清冽。智者乐山,仁者爱水。在山与水之间,在湘西南的红丘陵上,魏源和谐地把山水统一在自己的思想,就像他把中西文化和科技合璧。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魏源留下了《圣武记》、《海国图志》等50余种、700多万字的传世著作。

    我和排骨在院里仰望天空,斯人已去,而思想如山亘古。走出魏家大院,我们很幸运地遇到了一老人。老人精神矍铄,看到外面两个年轻人来拜魏源,很是热情地与外面攀谈。老人家读过老书,古文功底极其好,让我和排骨这两个学中文的汗颜。我站在生育了魏源这样的思想家的土地上,第一次感觉到了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古典文化的传承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上,一知半解或不求甚解而愧疚不已。

    老人饶有兴趣地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魏源的故事。魏源自幼勤奋好学,喜欢独自静坐深思。故居右侧厢房为两层楼房,底层5间正房全为谷仓,二楼为读书楼。魏源在这栋楼上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他整天在阁楼上读书,很少下楼,连自家的狗都对他生疏,偶一下楼,家犬就对着他“汪汪”吠叫,把他当作生人。一天,正值端午,家人给他送来几只粽子,一碟白砂糖。过了一会,家人收拾碗碟时,只见他满嘴黑墨。原来他看书入了神,错把墨汁当砂糖蘸粽子吃了。

    听完老人的故事,我感觉自己有些明白了魏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伟大的思想家,与他的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正因为如此,魏源才走出了这片红丘陵,走向了大江南北,走向了世界。

    黄昏,残阳如血。我和排骨最后打量了一眼魏家大院,踏上归途。归途如虹。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我觉得自己再也输不起青春。我该静下心来学点什么了。回到学校,心情依然如故,有几分难得的兴奋。我萎靡的心就像一颗掩埋的种子在历经许久的黑暗后,终于迎着阳光和雨露破土而出,舒展笑颜。我认真地阅读从学校带来的几本文学书籍,那感觉很爽,第一次体会到了高老头,不,高尔基所说的,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我重新拾回了遗忘已久的求知欲。我害惊喜地发现,原来,用心去读书,根本就不是一件苦事,也难怪魏源会错把墨汁当砂糖蘸粽子。给学生上课时,我趁机结合课文内容,讲述了魏源读书的故事。也许是我的感情很到位,渲染的好,也许是魏源出生地离学校不远的原因,学生听了也很动情,都不约而同地说要好好学习。是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主席的话是朴素的真理。学习才能向上,向上才能有作为。

    我不知道自己沉沦了这么久,到了这么大的年纪,才悟出了这个本来就很简单的道理,是不是为时已晚。亡羊补牢,犹未为晚。醒来就是希望,哪怕自己还置身于铁笼里。何况,我生活在这个繁荣昌盛的新社会里。一切都还来得及,我心里充溢着自信。我想我虽然学习的时日不多了,但我真的想抓住大学时代最后的时光了。

    没有了颓废,生活原来可以这么好。我每天愉悦地面对同学、学生,认真地阅读一本本书籍。身边的人都很诧异,好像我捡了金元宝。寝室里的死党以为琪给了我音信,恩威并施要我请客。我拒绝了他们,并说我为什么要为一个女人搞得神不守舍的,我值吗?大家不认识我似的,打量了我一番。他们叫我拿出手机,检查来电或信息,但没找到蛛丝马迹,很是疑惑我的一反平常。

    不管他们怎么想,有很多的时候,我独自一个人坐在学校背后的草坡上,让心在一些思想的文字里游弋,鲜活如鱼。累了,抬头望天。立秋过后,天空格外辽远起来,清润的,如玫瑰的宝石。秋风像迷途的孩子,在大地上游荡。我全然没了先前的炽热,对琪的思念开始平静如秋水。只在夜半时分,心湖里还摇动着一些诗经里茂密的蒹葭。从此,不再失眠,不再数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