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翠小说 > 都市小说 > 绛珠仙子重回红楼境 > 《三百四十六》滞留思脱
    《三百四十六》滞留思脱

    车辚辚,马嘶鸣。前面离了官道,拐进一条岔路口,早有人在此等候。

    见车马过来,一个管家模样的人,带着一众家人忙恭敬的施礼。“老爷派小的迎接贵人。”

    为首的马车停下,从车上传来回应:“多谢了,陈管家不必多礼,咱家姑娘正休酣,须得小心些。”

    陈阿祥忙称:“是,是,奴才晓得啦。”

    车上答话人正是春纤,在这个车厢内,黛玉正在补眠,她身边守着颜芳、春纤。后面车上歇息的是六子、世子,还有雪雁、宁珍,再后面是小郡主和服侍她的丫环、嬷嬷。依次又是德谦等人,再就是跟来的随从。

    回望着渐行渐远的苏州城,还有留在林府的秀荷、钟嫂子、钟跃、陈畅等人,脑子里又冒出那个絮兰。让一切都留在那里,别了,所有的麻烦。

    拐进岔路。撩开车窗厚重的幔纱,两旁是树林,行进去,路面渐渐开阔起来,密匣匣的掩映着里面风光。一条笔直的路径,也让辕马兴奋起来,一声嘶鸣,马车加快速度。

    黛玉猛醒,问着颜芳:“几时了,可到了陈府?”

    “主子,才申时,咱们就快到了。”颜芳回复后,眼里并没有几分高兴,倒是有些疏落。

    黛玉知道她在林府呆久了,自然不想去别人家,外面再好也不如自家,这个道理她也明白,此次行止无非是转移人们的视线,总不能让林府时时被抛在风口浪尖上。

    前方的轮廓渐渐清晰可见,其府邸的规模比林府稍有逊色,牌匾上书着:承恩伯府四个大字。府门大开,门前齐整的肃立着一群人。

    为首之人是一位呈年迈的老太太,身边是一位中年贵妇,与陈正琊相仿,黛玉认出,这正是陈家老太君林氏和她的儿媳杨夫人。

    车在门前停下,这是黛玉吩咐的。身为客人,不能越过此间主人,更何况是小辈儿。下了马车,换乘轿子,从大门,仪门,大厅,直到内宅的正堂前。

    陈府的人,也忙着扈从在后面,跟着进去,所有的人俱都跪下迎候。

    黛玉轻叹一声,早就不当自己是皇家人,为什么人们还要这样?就不能放过自己。眼下之事容不得她多想,忙下了轿子,俯身去扶起林老太君,又扶起杨夫人。跺着脚说:“老姑太太,婶婶,不待这样的,玉儿担当不起。”伸手虚扶一下:“各位也都请起。”早就看到陈正琊也悄然跪在后面,都是这位叔叔捣的鬼,这分明是在提醒自己要记住身份。

    大家依言起来。大冷的天,谁也没有受冻的心,林老太君在前面引着,黛玉随行身后紧紧跟着颜芳,再后面是杨夫人。

    黛玉打起精神缓缓道:“老姑太太,婶婶,都不是外人,还是让各位亲们都散了吧。”

    老太太点着头:“贵妃娘娘的懿旨,你们都听到了吧?都下去吧,一会儿晚宴再聚聚。”人们又向黛玉拜别,黛玉含笑答礼,余下就是林老太君和杨夫人、陈正琊跟着进到老太太的小暖阁里。

    老太太礼让黛玉坐主位,她哪肯就座,与之推让一阵,还是奉老太太坐了主位,自己坐客位,陈正琊与杨夫人下首作陪。

    黛玉下了座,向老太太行晚辈之礼,又向杨夫人和陈正琊行礼,而后,这才重又坐在榻上。

    一群丫环们奉茶、奉果盘、糕饼等,随后,在老太太的示意下,也退出去,大门关闭。

    “娘娘移驾到了寒门,凡是不必外道,就跟自己家一样。”老太太缓缓道出。

    黛玉暗自腹诽,能一样吗,后悔来了这里。原想躲开是非,没想到又被人家冠以堂皇的名义,将自己用规矩束缚,这等于是进了禁宫。要想个法子,这里不能待。

    老太太像是看出她的心思,也不在意,吩咐杨夫人:“你去陪着这位姑姑去看看,可还有什么不周全的地方,咱们好换了,别让娘娘受委屈。”指的是颜芳。

    黛玉见此,知道老太太定是有话要说,就冲颜芳点头示意无碍。

    颜芳跟着杨夫人离开这里。

    黛玉忙向老太太一拜:“您有什么话,就跟玉儿说吧。”

    老太太看看陈正琊,端起茶杯喝茶。

    陈正琊垂下头,低声道:“皇上来了旨意,别怨叔叔,说起来,他还是念着你。今年选秀,也没能让他忘了你,这样看,他还是挺在意你的。宫里,太后对娴妃多有不满,又不能一下子废了她。你也要体谅一下。”

    “就是这话,凡事不能太过了。当年,要不是咱们,嗯,要能忍一忍,也就不至于闹的没个结果,一个女人家,在人世间度日,难啊,玉儿,你还年轻。”

    陈正琊苦笑着。看看自己母亲,又看看黛玉,艰难的解释着:“皇家的事儿,也跟朝廷差不多,总要大面上都过的去,有一方拔了尖儿,别的人就心里不踏实;要是太平静了,大家都不踏实。掌握这个分寸的人,就是皇上。娘,玉儿也累了,先让她去歇歇,有什么话,以后再说。”

    黛玉没想到刚到陈家,就被数叨一通,心里很不自在,也不好说什么,见陈正琊给个台阶,忙下去。起身对着老太太施了一礼:“老姑太太的话,玉儿记下了。”

    老太太核桃似的脸上绽开笑容,吩咐人进来。

    颜芳几步走过来,看看黛玉的脸色,放下心,伸手扶起她走出去。

    给黛玉安排的院落很大,正房三间,加上稍间,还有抱厦,东西厢房各三间,南边一溜是下人们的住处。

    黛玉自住正房西次间,六子住在西厢房,小郡主住在西抱厦,东厢房是世子居住,颜芳住在东抱厦内。德谦和雪雁另居,住在离着不远的一个小小院落,别看小,倒是一个独立的住处。附近还有一溜住房,原是陈家再早的私塾先生教授的地方,这回腾出来给随同的侍卫们居住。

    看着周围环境。有一种被监管的感觉。敢情被哄到这里来,就为了管着自己。屋里没了外人,黛玉靠在大榻上假酣,借以梳理自己的思路,想下一步的行动。

    颜芳看出来黛玉心情并没有好转,反而更加郁闷。想到在林老太君的小暖阁,陈家母子遣开别人,单留下黛玉,估计在那时就有了些变故,有些相问,见她懒懒的,也只好随她去,把一个手炉递到她手里。而后,坐在一旁想着自己的心事。

    到了别人家,六子也不在缠磨黛玉,自己按照嬷嬷的安排,躺在大床上睡着了。

    世子倒是围着这个院子周围转悠一圈儿,本想去探望黛玉,被告之她正在困觉,也就去乖乖的留在自己房里看书。

    躺了没多久,院外面来了陈府管家娘子齐顺家的,说是老太太和太太,有请娘娘去小花厅用膳。请颜芳姑姑代为转达。

    颜芳请她去回复老太太和太太,咱们主子一准过去,临走前,又塞给齐顺家的一个荷包。吩咐宁珍去请六子和世子、小郡主等人,自己走进上房,推推榻上的黛玉:“主子醒醒,陈家老太太、太太相请。”

    黛玉一直也没睡,也听见颜芳吩咐宁珍的话,起身坐在镜子前,由着颜芳让人端过来洗漱等物,任她侍候着,心里阵阵悲凉,待一切收拾停当,披上淡黄色鹤氅,扶了颜芳走出去。

    六子迎上前,发觉黛玉神色有点儿不对,急问:“额娘怎么啦?是不舒服吗?要不要请太医过来诊治?”

    世子闻听也凑过来,担忧的问:“姨娘是不是累着了?不过是一顿饭,用不着这么样。推了也就是了。”

    黛玉强笑着,安抚他们;“不要担心,我还好。”带着他们去往小暖阁走。

    半路上,雪雁、德谦找过来,也随着她一起到了前面。

    在小暖阁里,摆了两桌席面,一桌是黛玉、小郡主、老太太、杨夫人、颜芳、雪雁,还有一桌是陈正琊的两个儿媳,陆氏、冯氏,及他的**陈凝娟。

    六子、世子和德谦则是别让到了花厅里,由陈正琊及他的两个儿子南翔、南卿作陪。

    暖阁这边儿,黛玉自重身份,极少说话,本着吃不言,睡不语的古训。她这样,颜芳、雪雁也不肯拔了尖,只顾低头吃饭,让老太太有几分莫名担忧,想说话也要有捧哏儿的,逗哏儿的,自己说独角戏,总有些尴尬。

    还是杨夫人关心的问黛玉:“娘娘的精神有点儿不济?”

    “让婶婶操心了,坐车的功夫长了,有点儿乏,不碍的,晚上睡一觉就好了。”黛玉恭敬的回复着,就盼着快点儿散席,好回去歇着。

    老太太一听来了精神,忙要打发管家娘子去请太医过府诊治。

    黛玉忙拦住,淡然硬挤出一丝笑容,堆在脸上:“不用了,这早晚的,别让人家受累,也不是什么大事儿,颜芳姐姐带了药,回去服上一粒,二天一准没事。”

    都说了身子不爽,黛玉正好趁机退席,她要走,颜芳、雪雁、小郡主也跟着行动,这些人回到自己院里,各自回房不提。

    二天辰时,黛玉起来,颜芳走进来见她醒了,也不招呼人过来服侍,担心的问:“你到底是怎么啦?从昨儿个就见你不好,要不还是请太医瞧瞧吧,别耽误了。”

    黛玉拉着她的手,就把在小暖阁,陈府母子说的话,跟她说了。气道:“要是知道这样,我就不来了,好好的挨了一通训。”

    颜芳也觉着老太太多事儿,黛玉跟乾隆的事儿,外人根本就插不上手,说什么都是假的,还不是怕担责任。想黛玉这些日子也够苦的,难怪她难受。再说,看这样儿,在这府里也不会让黛玉过的舒心,充其量也就换个住处,就问她:“主子不是还要去绛玉庵,就拿这个借口,他们不好拦着的。”

    黛玉心里一亮,我怎么把这茬儿忘了。拿定主意,也不再生气,整日守着六子和世子,叫他们学道理、练字。这次外出,不好带着先生,好在近在年关,就提早给先生放假,约好过了正月十五再上课。打好主意,并不出院门,要是闷了,只在院子里溜溜弯儿即可。

    这天,老太太和杨夫人过来探视,才进到院门,就听见六子朗朗背书声。弄的老太太和杨夫人进退两难。待要进去,又怕打扰六阿哥功课,退回去吧,又挺没面子的。正为难时,被雪雁看到。

    黛玉和陈府之间的不快,她也知道了,心里不忿,也不好说什么,再怎么说,陈家也是好意,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是皇家的家务事。见两位夫人为难,一面让小丫环去禀报黛玉,一面迎上前打招呼。

    “老太太、太太来了,快请进来吧。”

    杨夫人笑道:“本想过来跟娘娘说话解闷儿,没知道娘娘这般忙。倒是咱们打扰了,心里不安。”说是说,扶了丫环还是走过来。

    老太太也是一样,心里参杂着对黛玉的探究,一个年轻女子,自己执教,教导皇子,那是皇子啊,你当是随随便便的一个人?

    里面读书声嘎然而止,听到脚步声,门帘子撩开,是黛玉亲自迎出来。满脸带笑的:“不知老姑太太和婶婶驾临,迎迓来迟,还请原谅。”

    降雍下阶,亲手扶了老太太进到正房,在大榻上落座。又让丫环们上茶、上果盘等。

    林老太君好奇的问她:“看娘娘把六阿哥的功课抓的挺紧,倒是有心人。既这样,何不请先生随行,也省的自己操心费力的。”

    黛玉莞尔,娇笑着:“老太太有所不知,那先生也是个年迈有家室的人,原本人家辞了书院的差事,被松熙硬拉了来,这会子快到年关,正好我这边儿也有事儿,就给人家放了假,过完年的再回来。我闲着也是闲着。”

    人家在教导孩子读书,林老太君也不好多待,只好说,有什么事儿,只管开口,这也是你的家,见外就透着假,不是亲戚相处的道理。

    黛玉起身忙称:“是。”又陪着老太太、杨夫人说了会子话,人家告辞出去。

    黛玉转身进东面稍间,接着给六子、世子讲解《资治通鉴》里的一些道理,由浅入深,倒也不难。

    又过了两日,黛玉看看过了腊八,再也不好耽搁下去,就特意去给老太太请安,并又到陈正琊的书房问好,向他说明要在次日去绛玉庵诵经。

    陈正琊惊住,没想到黛玉还是要走,就问她,在这里是不是住不惯?或是有人怠慢了她?

    黛玉郑重言道:“侄女只想为祖母诵经,打扰多日,侄女在此告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