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翠小说 > 都市小说 > 浪逐桃花 > 偷你奶奶个球
    “尽力吧”,孟浪说,“兴许会让你们失望。哎,对了,佳怡,我跟你上楼拿杂志去,临阵磨枪,我得先看两眼,别到时候吹得驴唇不对马嘴。”

    “快走啊!”看佳怡愣在那儿,孟浪催她,“一会儿还得找人弄两本《猫步》去,要不底气不足……”

    “对”,博广说,“你亲自出马,《猫步》开道,肯定是关起门来抓老鼠——没跑儿。”

    “但愿吧”,孟浪说,“不过,我只负责杂志的栏目策划和内容编排,至于其他的内务细则,你让佳华自个儿搞定。”

    说完,孟浪跟佳怡上了楼。

    当初他们告诉孟浪的没错儿,LlFEEXPRESS的确可与《时尚》媲美。无论是装帧、设计,还是杂志的格调、品位,在国内。均属上乘。

    回家的路上,孟浪给老马打了个电话,让他帮忙准备一套去年9月份之前的《猫步》杂志,他说,过一会儿就去拿。

    好在陈妙姗下午没课,否则还得跑一趟浙江大学。

    孟浪跟陈妙姗交待几句,说他会尽早回来。

    陈妙姗帮孟浪收拾了几件衣服,嘱咐他路上小心开车,喝酒别总是没边儿,还有就是,出门在外不要沾花惹草,小心宾馆的小姐有病。

    孟浪频频点头。

    “我不在的时候,晚上睡觉记得关门”,孟浪也没忘关心她,“还有,记得多盖被子,如果想我了就来个电话,千万别背着我偷……”

    “偷你奶奶个球!”陈妙姗领会过来,学他平时说话那样,两眼一瞪,狠狠给了他一拳。

    到了上海,佳华跟孟浪在喜来登回合。

    当晚,她请LIFEEXPRESS编辑部的有关主事人员吃饭,顺便给孟浪介绍了杂志在上海和北京两地的发行情况。

    席间,孟浪问他们是否能就新创一个湖州版的《生活速递》给些建议或参考,在座的一位老者——后来才知道是杂志的上海地区主管——说,事情虽然可行,可是难度很大,要想做成,主要还得看他们的客户支持力度是否到位,然后剩下的就是,他们能否遵从他们的办刊宗旨,做出湖州版本的地方特色来。

    看得出,佳华想要攀附这位老者。

    只见她不停地讨好他,给他倒酒,抛媚眼儿,死底下与他谈笑风生……

    说实话,孟浪对这种方式实在是不感冒。

    “你有什么看法”看孟浪问完听完之后没再说话,老者问道。

    “凭广波色的实力,客户支持方面肯定没问题”,孟浪说。“只是刚才您老所说的地方特色,我个人认为无需刻意强求。既然杂志的基础定位是广告,那么所谓的特色就一定要针对特定的产品和相对应的市场来说话,如果只是一味盲目地强调杂志本身风格而忽略产品特性,那么,定会失去杂志最核心的初衷理念,从而。削弱广告的导向力度。”

    “你了解我们的杂志吗”老者问。

    “要说了解,肯定没你们多”,孟浪说。“但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广告人或者说是曾经的一本纯时尚类杂志的策划者”,他拿出包里的《猫步》,扔到桌上,分散给各位,“我非常清楚LIFEEXPRESS的主旨是什么。是广告对么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它没有售价,它是免费派送的,所以说,广告是它唯一的衣食父母。它所有的收益均需依附于广告。这样说可能不太好听,但是,大家别忘了,广告才是核心,杂志本身只是一个载体、一个工具。它可以有性格,但是,决不能争抢精神。精神属于广告。我不知道这样说对不对。我个人认为的DM可能有些片面。如果我说错了,大家可以教育我。”

    “说得好!”老者刚才死板的脸上绽开笑容,带头给我鼓掌。

    “如果这件事情能成,孟浪将会作为主编的身份参与进来”。佳怡跟大伙说,“他曾是《猫步》的一手策划。操作上,肯定没问题。”

    “如果要做LIFEEXPRESS想要做出湖州的地方特色,应该不难”。老者旁边的一个跟孟浪年纪差不多大的年轻人插话。

    “我明白”。孟浪把话茬接过来。“你的意思我懂。你指的无非就是三大方面,一是吃。譬如楼外楼那样的可以代表湖州特色的菜帮系列产品,还有就是旅游业和休闲纪念品,譬如南湖的十大景点、湖州当地著名的旅游公司或者别的传统物件儿等等。可是你想过么?LIFEEXPRESS的湖州版是在湖州当地派送的,对于长期生活在湖州的人们,他们耳熟能详,并不需要这些方面的消费指导。而且,如果单靠这样的客户,杂志不会做得长久。”

    “那你的意思是……”

    “要分清主次”,孟浪说,“这些东西可以做,但只是辅助,不一定非得作为主打。”

    “你认为的主打包括那些”老者问。

    “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分门别类那么多可以引领时尚消费潮流的产品还用一一列举么其实真正适合的客户不难找,难的是如何走出这条路子来,让应该长期维护的客户信任你。”

    “说得对”,老者颔首浅笑,“你很专业。”

    “谢谢!”

    “那么具体的事情什么时候才能定下来”佳华一看有戏。忙不择机地问道,“我们这边还需准备什么”

    “具体的事情等明天再谈”,老者说,“回头我们再商讨一下有关利润分成还有责任分配等方面的问题,如果这些都能达成共识,那你们就可以回湖州着手准备第一批客户了。到时候,等时机成熟了。再签合同也不迟。”

    饭后,佳华异常兴奋,对孟浪大加赞赏,说他帮了她的大忙。

    相反,孟浪的态度并不乐观。他认为事至如此,佳华未能预见任何风险,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风险。

    孟浪把他的意思说明了,她说她会考虑。

    孟浪不想搀和太多决策上的事儿。

    因为,在这其中,他只是单立的一个个体,承担不了任何经济上的风险。更何况。除了脑力付出。他只是一个雇工。而不是投资者。

    第二天的会议孟浪并未按时出席。他借言肠胃不好,在宾馆耗了大半个上午。

    待他过去的时候,会议已经结束。

    佳华争取了2个多月的时间,用以筹备前期事务。

    回湖州后,博广开始东奔西跑。帮着佳华,招人、拉广告、谈赞助……

    而孟浪,依旧忙着该做的份内工作——在广告里面扑腾;在生活的边缘,享受清静;在爱情里,种植甜蜜。

    陈妙姗换了新的老师。佳华因为LIFEExPRESS,放弃了大学里的教职工作。

    其实,这种冒险并不值得,孟浪想,杂志的命运究竟将会如何,操作起来能否如前期想像的那样简单,这一切,都还难以估计。他背地里劝过佳华,可她主意很正,容不得别人对她产生丝毫动摇。这很可怕。没办法,他只好去劝博广。

    较之于佳华,博广要理智一些。

    孟浪对博广说了他的顾忌,最后他还捎带提了一句:这不是骇人听闻,绝对不是!

    博广拼命地抽烟,告诉孟浪,他也曾经想过这些,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既然走出了第一步,那么,后面的事情就要紧跟其后。孟浪知道已经没戏了,所以,他不打算再说什么了,就连之前想好的如何跑路子疏通杂志发行渠道这么重要的事情也不打算再说了。

    要准备的实在太多。

    他不能添乱,孟浪想,先不着急,暂时就先这样吧,等以后有了机会,或者等他们忙过了这一阵子,能够听进劝告的时候,他再说。

    孟浪突然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感觉。

    这种感觉清晰起来,就是一种变化。

    这种变化存在于大脑皮层的底部,它在思想的背后埋得很深很深。孟浪曾经试图把它挖出来,但这很痛,似乎不太可能。这种变化紧紧镶嵌在肉里,跟精神粘接在一起,如果弄断了,定会心如刀绞。

    孟浪把这种变化告诉了陈妙姗。

    陈妙姗说,可能是因为我们都长大了,慢慢地,虽然还保持着纯洁,但因社会的复杂,痛一个简单的理想已经出现了很多复杂的分叉。

    这不像是她的话。但这确实是她说的。

    孟浪想,矛盾已经产生了,可错在它的本身,他们不能回避。

    因为,一旦回避,错的就是他们自己。